800小说网 >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第70节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第70节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

    可慢慢地,他看出了一点不对。

    虽说他是公认的腥风血雨体质,可热搜里有些言论太奇怪了,不像活人的发言。

    “买的吧。”马鑫研究了一会,眉头忽然皱了起来,“秦翼发微博了。”

    林济一看,秦翼发了张云淡风轻的照片,配文:“明日,盼诸事安宁。”

    《代号鹰隼》之后,秦翼掉了不少粉丝,可亲眼见到他被林济如此冷待,粉丝们不免有些心疼。

    “林济这样有意思吗?都是知名编剧了,就不能大度一点?”

    “林济一直很擅长压迫演员的,只不过以前是在线上压迫,现在转到了线下而已。”

    “噫,恶心。”

    马鑫看林济举着手机一阵摆弄,过了一会儿,他手机收到一条提醒,他的关注人林济发微博了。

    林济:【今日挨骂了,我不安宁。】

    马鑫:“……”

    他当林济的经纪人有一阵了,依然不太习惯对方这种直截了当的性格。

    往下一翻,他发现林济也配了几张图,都是截的网友的留言。

    第一张图上,一位网友的博文“漆黑的树林,济川的冬日依旧如此美丽”被骂了十几条:

    “林济这样不是霸凌吗?秦翼好惨。”

    “心疼秦翼。”

    “不想看到这样的好演员被欺负。”

    而第二张截图则是“杞梓之林济世之才”,一样挨骂了。

    第三张更离谱——“顾美林,挤什么挤,慢点不行吗?”

    “……啊这。”

    “笑死,本济川人有点害怕了,才点进微博就看到我老家被骂了,老家到底做错了什么?”

    “林济也就算了,好歹有个济字,挤是什么情况?”

    “哈哈哈哈哈,今日挨骂不安宁,不是,我看了下那张动图,小林就是没理他而已,不想理不行吗?孙周南理了,他没理,这就是低素质了?”

    “讲真,孙周南和他又没仇,理一下无所谓,林济和他的关系就是不好啊,以小林的脾气,理他才奇怪好吗?”

    “小林:你没挨骂你不安个锤子,不安的是我啊!!我真的要被这群离谱的水军笑死了,是不是机器人比较便宜。”

    “人工水军要不要?我真的只收五毛一条,绝不高于市场价,绝不引导恶意竞争。”

    网友们不傻,这条热搜几乎都在一面倒地骂林济,问题在于,以秦翼目前的热度,他支撑不起数量如此庞大的粉丝,何况动图里林济的表情只是冷淡而已,并没有轻蔑不屑。

    “小林有对秦翼表示友好的理由吗?”

    “笑死,我想起了《代号鹰隼》开播之前秦翼祝两部剧收视长红,一边祝人家红,一边把档期定在人家前一天,这次又是一边盼安宁一边找水军骂人,你倒是安宁了,你让人家小林怎么安宁?”

    “秦翼别特么买热搜了,谁管你这些破事?《后宫》拿奖的大好日子,你这热搜比人家拿奖的位置还高。”

    “居然有人说热搜是小林买的???小林买热搜找人骂自己?着实离谱。”

    从网友们的风向转换开始,“林济秦翼”这条热搜的位置就开始往下跌了,先是跌出前五,再慢慢跌出前十,首页的热搜榜上几乎都是和飞跃奖有关的话题了。

    ……

    秦翼正在思考自己要不要重发一条微博,他的新任经纪人急匆匆闯了进来:“你怎么想的?”

    “青蓝卫视那边很生气。”

    “青蓝卫视本来就把我封杀了吧?”秦翼再也维持不住原本的冷静模样,面目看上去有些狰狞。

    “现在得罪林济很不理智。”

    “不是我得罪的,这事和我没关系。”

    经纪人叹了口气。

    那张动图被发上网或许只是偶然,可后续秦翼说没参与其中,他是不信的,不过眼下工作室由秦翼一个人说了算,就算他是秦翼的经纪人,秦翼也未必会听他的。

    他明白秦翼的想法,他自觉在娱乐圈没有太大的出路了,又见不得林济过得太滋润。

    从一线掉到二线三线,心态失衡是很正常的,尤其秦翼面前原本有一条更光辉灿烂的路。

    从峰顶跌到谷底,寻常人都受不了,秦翼往上爬又比旁人更艰难写,他红得不容易,当然更接受不了糊这个词。

    可他现在的做法完全可以用蠢这个字来形容,除了把林济得罪更狠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好不容易去飞跃奖现场的机会就这么被浪费了,青蓝卫视上下是高高兴兴去领奖的,回头《后宫》的编剧就被挂了热搜几个小时,华泰这人本身就不太大度,秦翼算是把他给得罪惨了。

    “你冷静冷静吧。”经纪人叹了口气,“最近最好别出门了。”

    秦翼和林济对上太不明智,林济不是演员,不靠名声吃饭,从《战神返乡》那部剧开始,林济的名声就没好过,这不影响他一部剧接一部剧地爆。

    ……

    秦翼后续如何林济没关注,反正华泰那边会处理。

    华泰是真的不太高兴,他之前还劝过秦翼,双方的合作也算愉快,秦翼这种做法,就是完全没把青蓝卫视放在眼里。

    华泰这人个性挺圆滑,他表面会吐槽吐槽楚天舟和章力纯,但他发表其他看法时,用的措辞都很谨慎。

    若非如此,他也爬不上卫视总监的位置。

    华泰没对林济承诺什么,不过林济明白,对方既然表了态,必然会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结果。

    林济于是安安静静写起了他的新剧本,闭关了近半个月,终于把剧本的前五集憋了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剧本和《百归记》有些相似,时间跨度长,不过不是《百归记》那种整整70年跨度的剧。

    他的重点也不在某个家族的兴衰和恩怨情仇上,而是工业的变迁发展上。

    章力纯原本还想发表一下对剧本的看法,后来干脆不出声了——这个剧本和他之间有技术壁垒。

    第77章创作

    不过涉及技术的内容他虽然看不懂,却不妨碍章力纯对剧本的其他部分作出判定——林济的剧本,比普通编剧写得更为紧凑。

    准确地说,林济很懂如何把故事写出吸引力。

    林济给剧本定的名字也很朴实——《淬火》。

    章力纯只能说,《后宫》与《静梧传》两个剧本让人看到林济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而新剧本则体现出他脚踏实地的一面。

    他来资料室找过林济几次,对方要么专心致志地查着资料,要么沉浸于创作之中,到后来,章力纯都不愿意打扰他,只要林济能交剧本就行。

    他对这一点也毫不担心,因为林济交稿很快,仿佛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似的,效率高,剧本质量同样很高。

    他现在反而担心,演员能不能跟上林济的剧本,或者说,能不能将剧本中描写的内容完美展现出来?

    说实话,章力纯也很期待这部《淬火》的成片。

    林济剧本里满满都是主人公的精气神,那种努力拼搏的意志、攻克一个个难关时的精神,是他在当下的剧集中看不到的。

    因为对电视行业的热爱,他自年少时就投身电视剧领域,一待就是好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电视剧行业发生的变化太大太大,演员的演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的话,就是由板正变得生活化。

    生活化有生活化的好处,更贴近生活,也更适应当下的时代背景。

    不过他最初是被那些板正的表演吸引住的,在过去的那些剧集里,他觉得演员眼中的光芒更灿烂,对方对生活的热爱更直观,就像一簇温暖的火苗。

    《淬火》让他回想起了自己早年间看过的那些作品,偶尔和高层汇报和剧集相关的事项,他也会把淬火的剧本拿给对方看。

    “这个剧本可以打动我们这代人,却未必能打动年轻的观众。”高层低笑道,“但这不就是咱们的收视人群吗?”

    “林济确实会写剧本,这和他前一部《静梧传》风格差太多了。”

    高层掌控着大江卫视,却掌控不了自家妻女的遥控器,之前青蓝卫视播《后宫》和《静梧传》,他老婆和闺女只盯着这两部剧看,他倒是想为大江卫视贡献一些收视率,最后还是失败了。

    但这也不怪,《后宫》和《静梧传》确实是好作品,完全可以对大江卫视造成威胁。

    ……

    林济脑袋从屏幕前抬起来,开始认命地翻年鉴。

    资料这一块,他最怕查的是年鉴,都是又厚又沉的大部头,写得干巴巴的,偏偏年鉴数量多,又分行业,他给《淬火》这部剧设置的背景在h市,这是他揉和了几座重工业城市设置的一个背景,换而言之,这三座城市的年鉴都要看。

    他现在很想换点轻松愉快的作品提一提神,林济于是打开各视频网站的app,想看看平台最近推了什么有趣的短剧。

    几分钟后,林济关掉了这些软件。

    他觉得,这些短剧没有他写的东西有趣。

    对编剧而言,最令他伤心的一件事是,观众可以被他写的剧情吸引到,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而他看自己的剧却很冷静,很难被感动,基本是一片平静地看完了全部的情节。

    就像一个绝望的文盲网文作者,回看自己的文时,脑海中只有“好烂”这个词。

    没灵感的时候,林济会去工厂转一转,亲眼见证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实对比现代的工厂,和他所写的主人公起步的工厂,他会倍受鼓舞——不管《淬火》这个故事的起源多么简单,简陋的设施、不够先进的设备、不被看好的环境……但正是有了主人公这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先进”。

    准确地说,这不是他“创作”的剧本,而是他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照搬到了他的剧本里,就像《代号11》一样,是他创作的娄知更有魅力吗?不,是娄知本人更有魅力。

    现实往往比剧集更为荡气回肠。

    林济也看了一部分影像资料,主要是人物访谈和传记,虽说《淬火》不同于《代号11》,没有现实的历史原型,但林济其实是把一部分现实人物的美好品质施加在了他要创作的主人公身上。

    成就是由人所创造的,他要写成就,就不能脱离了这些创造出成就的人。

    “小林你这故事写得挺好,和我师兄很像。”

    天气稍稍转暖后,两位老专家抢走了资料室的另外两张空椅子,饭前饭后各来转一圈,两人名义上是提供技术指导,实际上就是来找林济聊聊天说说话,林济以为他们更注重剧本中技术的对错,可后来林济发现,这些专家其实更注重他对角色的塑造。

    “他走了有30年了,一看到你写的这个角色,我就想到了他。”一位老专家推了推眼镜,“我是60年之前分配到友谊厂的,我师兄比我早来一年,当时我们生产出了第一台卧式铣镗床,我们出国学技术,回来造机器,他平时下车间,还带我们一起编汽车故障图解的书,一群人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

    “可惜师兄走的那两年,友谊厂说不行就不行了。”

    “那是没办法的事。”另一位专家道,“咱们也阻拦不了,咱们看小林的剧本就行了,你别老影响人家孩子写东西。”

    其实工业部门不是没想过拍剧,在电视剧这个领域,宣传部门有先天的优势,拍的剧总是能最快播出,质量也不错。

    而工业部门想拍的剧,像林济这样愿意扎扎实实去写,去投入地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编剧实在太少太少。

    拍剧是为了宣传,为了再现某一段故事,不是为了把一段虚假的经历放在某个人物身上,那样的剧不如不拍。

    专家们担心《淬火》播了他们看不到,非要林济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这剧播出的具体日期:“我们友谊厂的老员工都会看的,你们可得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