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第74节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第74节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

    没办法,只能由大江卫视来和工业部门沟通,借来一部分产品重新刷漆,尽力打造出50年代工厂的面貌。

    谢翱和林济的想法很一致——要么不拍,要拍就得把方方面面都注意到,既然是讲工业发展的故事,产品先敷衍了,环境是不是也能敷衍,演员再敷衍敷衍,这剧到底还拍不拍了?

    林济甚至想过,实在不行的话,他就把济川机床厂的机床买下来几台——多了他也买不起,等这部《淬火》拍完了,他再拍个《打磨》《切割》《数控》,平摊一下差价。

    章力纯:“……”

    说实话,他不确定林济是在说笑还是来真的。

    大江卫视账上倒是有钱,不过即使经费再多,台长也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么浪费钱。

    几位老专家对此倒是相当支持:“小林你再钻研钻研,过几年你不爱写剧本了,来厂里上班也不错。”

    林济:“……”

    事实证明,他的段子最好不要在专业人士面前说。

    ……

    拍摄中遇到问题,一般是导演谢翱和林济先商量一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两人再去找制片人费新。

    其实演员的表演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拍摄手法和道具背景上,剧组的拍摄进度是按场景来的,集中在济川机床厂的拍摄就一次性拍完,接下来再转移到下一个场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不过林济和谢翱两人的经验都相当丰富,《淬火》剧本涉及的专业知识多,谢翱一开始没接触过这样的剧本,起步阶段总有些小心翼翼,可拍久了谢翱也就习惯了,专业知识这块他慢慢也能说出一二三点,熟练之后,他自然更大胆地推进拍摄进度。

    “小纪拍得真不错。”谢翱感慨道,“我以前没发现他这么适合年代剧,下次再有机会,我必须和他合作不可。”

    吴志远离开h市一机后,便带领一支队伍开启了自己的研发之旅。

    创业之路向来是艰辛的,为了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吴志远自掏腰包去海外学习技术,探索海外在工厂经营上的优势,在最开始,他就是奔着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理念去的。

    在一开始,产品的生产总是遇上问题。

    吴志远性子有些傲,他是从一机走出去的,为了离职这事,他和厂长还闹出了不愉快,当初他没想过回一机,也没想过去求一机的人,出走之后,他必须做出一番成绩给古板的厂长总工看。

    某天早晨,吴志远一脸蔫地打开厂房大门,开门的时候,他脑海中也在琢磨一个技术难题,每回他都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然而机器一运行,毛病照样还在。

    冷不防地,他发现,门开之后,他熟悉的那些一机的叔叔阿姨们都来到了厂房门口。

    “厂里最近没什么任务,闲着也是闲着,就来你这看看。”总工老韩性格古板,说起话来也是硬邦邦的语气,吴志远和贝鸣觉得他这是看不惯年轻人,私下里偶尔还会吐槽他。

    可今天的老韩带着一包工具过来,不等吴志远说话,他就径自到了机器前,叮铃哐啷一通敲:“螺栓检查过没?”

    “我也来瞧瞧。”老韩身后,另一位工程师也弯下腰,上上下下地一通检查,几个人就像看孩子一样把机器摸来摸去,一边摸一边小声嘀咕,几人的讨论声越来越大,有人习惯性地摸兜要抽烟,看到车间墙上贴着的“禁止抽烟”字眼,终究悻悻把烟塞了回去。

    在工厂里,他们这些有技术的敢和厂长吵架,看到非技术出身的厂领导,那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不过吴志远毕竟替厂里卖了那么多机器,他的新厂子也不是济川厂的地盘。

    不管怎么说,几人一通摸索,机器的问题确实被解决了。

    “小远,你说你那么倔做什么,又不是叫你低头,叫个人来喊我们一声也成啊。”

    “和他老子娘一模一样。”

    韩工倒没有加入对吴志远的声讨,却在临去之时给吴志远写了一张字条,字条上是他发现的吴志远这批机器的问题。

    老韩依然是古板的性格,递纸条的动作也很生硬,可和这个人冷硬的性格相反,纸条上的字清秀又美观,吴志远盯了许久,一直盯到鼻子发酸。

    纪宁槐很擅长表达角色的情感,他演吴志远投身创业时,能把角色身上的韧性与拼劲完完整整地展现出来,而这一场戏,他又能突出吴志远身上柔软的一部分——这正是林济创造角色时所思考的。

    对编剧来说,无论何时,无论是怎样的剧本,剧本中终究蕴含了他自身想表达的东西,而演员则是他表达自身想法的渠道。

    塑造的角色被完美呈现出来,无疑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

    ……

    《淬火》的拍摄持续了三个多月,细究之下,比《静梧传》的拍摄还要短,论单集拍摄时间的话,《淬火》的优势更是相当明显。

    这都要归功于济川机床厂。

    这部戏的拍摄,济川机床厂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更给剧组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人方法。

    拍摄毕竟用到了不少济川厂的工人,虽然《淬火》剧组给的酬劳不低,但工人的主业毕竟是生产,拍摄进度不能够影响到工厂的生产进度。

    总而言之,在对时间的合理调配之下,《淬火》的进度出乎意料地快,以至于剧组正式宣布杀青时,外界传来了一片质疑声。

    “……3个月?!!不是说要拍的是正剧吗?3个月,真不是糊弄?”

    “拍摄时间怎么比《静梧传》还短?我没记错的话,《淬火》的集数好像比《静梧传》长?大江卫视在播的《边关风云》,40集拍了有半年吧?”

    “我本来真的挺期待这次合作的,但看这个消息,我感觉有点忐忑,这部剧真的好好拍了吗?谢翱和林济应该都是很珍惜羽毛的人,不至于在这种事上糊弄吧?”

    “我有一个猜测,会不会林济不会写这种大制作的年代剧?大家都拿《百归记》和这部《淬火》对比,但《百归记》是有原作的,林济只是改编,但《淬火》是原创剧本。”

    “+1,之前林济的《后宫》和《静梧传》其实都是偏脑洞的剧本,题材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但《淬火》一看就是很实际的东西,未必是林济擅长的题材,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林济就是天赋异禀,这部剧哪儿哪儿都顺,所以才拍得快。”

    在网友们的猜测声中,话题的主人公静悄悄出现,并回复了最近的一条评论:【“也有一种可能”之前的句子删掉(包括此句)。】

    “????”

    “?”

    被林济回复的那位网友第一时间发现了这条回复:“!!!”

    他果真如林济所愿,删掉了前面几句,只留下了“林济天赋异禀”等等言论。

    “???要不要这么舔?”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强迫别人夸自己天赋异禀的。”

    “笑死(包括此句),连可能都不能有是吗?”

    “小猫骄傲脸jpg,只能挨夸不能挨骂是吧?不愧是你!”

    “我们小林不愧是做编剧的,就是严谨。”

    网友们刚被林济的言论乐到,就发现,林济的回复居然被纪宁槐点赞了。

    “啊……老纪果然已经被林编收买了。”

    “我就想问,和林编合作过的演员有不被他收买的吗?想想程渊,在各个场合都说林济是他的恩人,是他这辈子最尊敬的人。”

    “我橙姐如今都演上电影了,还心心念念和林编再合作一次呢。”

    “林·蛊王·济实锤了,其实别的演员和编剧这样,我会忍不住嗑一嗑,但小林嘛,感觉他和谁都嗑不了,还是和收视率嗑吧,小林日常不就是征服收视率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友们的脑洞比林济还大,“嗑林济和收视率”这个梗才冒出来,就有网友十分热忱地创作了一篇文章。

    林济全程黑人问号脸,他唯一的想法是——文笔太烂,嗑不下去。

    主要是文章从头到尾强调收视率对他的宠溺,这合理吗?

    难道不是他在宠收视率吗?

    眼看着各大卫视的收视率逐渐降低到4%以下,失去了观众的宠爱,公鸡大侠横空出世,以10%的超强数据让人们重新点燃了对收视率的信心,也让收视率重回巅峰。

    完美。

    听到林济言论的马鑫:“……”

    #经纪人的命也是命#

    #话说,谁是公鸡大侠?#

    第82章稳了

    马鑫反思了一下,同是编剧专业毕业生,他和林济的区别大概在于——他实在摸不清对方的脑洞。

    至少他很难在说出一段羞耻play的话之后脸不红心不跳,而林济不仅能,还有空顺带梳理一下《重生虐渣记》的大纲。

    在对方笔下,有趣的梗接二连三地冒出来,马鑫偶尔扫一眼林济的笔记,都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绝望之感。

    如果他不懂编剧这个行业倒也罢了,偏偏他很懂,当初好歹苦读过四年,林济字里行间对他的碾压,让他忍不住质疑自己——当初怎么想不开,偏偏走上了编剧这条不归路?

    《淬火》刚拍完不久,播出日期还没确定,林济居然已经在构思下一个剧本了。

    “你们敢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享受工作的编剧?”马鑫忍不住和自己的同学吐槽。

    “不信。”

    “有病吧,剧组三点开会,说是商讨短剧出海的事,我心想着,短剧出海不代表我的时差就要出海吧?真是疯求了。”

    “除非是那种折腾助理的编剧,有人替他写剧本,他当然享受工作了。”

    马鑫从同学们的吐槽中得到了安慰,果然,林济那种在编剧圈里是独一份的,并不是他太弱小,而是对方太变态。

    ……

    电视剧圈的从业者们同样在关注着《淬火》的动向。

    虽说林济的自卖自夸成了梗,可《淬火》拍摄时间过短这事毕竟是事实,如今的电视剧圈讲究精心打磨,不管成片的质量如何,时间通常是衡量剧组是否用心的标准之一。

    《淬火》这个剧本毕竟是由以质量著称的林济和大江卫视共同打造的,不管是业内还是剧迷们对这部剧都期待满满,甚至不少剧迷觉得,就算《淬火》拍一整年,他们都愿意等。

    可《淬火》的拍摄时长却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即使大江卫视和林济双方都颇有口碑,剧迷们却不得不提醒自己——1+1也有小于2的可能。

    “这样吧,我给个建议,《淬火》下周就播,我来品鉴一下。[狗头][狗头][狗头]”

    “楼上的算盘我在国外都听到响了,这样吧,别下周了,我看《淬火》接档《边关风云》就行,这周就能看。”

    “笑死,你们是有多想看小林的剧啊?”

    “我觉得《淬火》拍得快没什么,只要小林写剧本的时间够长就行,稻米视频那些短剧不都拍得挺快吗?”

    “楼上……大江卫视不是稻米视频,不适合放在一起说吧?”

    《淬火》杀青后的一个多月里,聂鸥只要打开微博,就能看到营销号们放出的关于《淬火》的料,可惜大江卫视的内部消息比青蓝卫视更难挖,聂鸥蹲了很久,依然不知道《淬火》的具体播出时间。

    不管怎么说,《淬火》这部剧关注度绝对拉满了。

    林济+大江卫视+林济继《静梧传》后首部作品,三重buff叠起来,热度绝对不比《静梧传》刚开播时低。

    “《静梧传》我都盘两遍了,好想把小林关起来,只给我一个人写剧本。”

    “小林:勿cue谢谢。”

    聂鸥无聊地刷着八卦,对她来说,有趣的八卦越来越少——自从她橙姐转战电影圈之后,除非是电影的密集宣传期,她基本看不到橙姐的任何消息。

    电影演员需要神秘感,这一点聂鸥可以理解,但她还是想看自家橙姐在各种场合大杀四方的样子,虽然现在的橙姐也挺好,拍拍电影,享受生活,不必为事业低谷而烦恼。

    她发现,和林济合作过的演员都有点低调不爱炒作的迹象,陈橙和程渊是这样,李蔚然和李姝也是这样,《后宫》之前的李蔚然炒作一直挺凶的,这部剧播出之后,她整个人好像忽然转性了一样。

    聂鸥很快就想通了——李蔚然的微博可是明晃晃挂着“《后宫》温意晚扮演者”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