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碧连涛文集 > 儿时的中秋

儿时的中秋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碧连涛文集 !

    十五岁离开家乡,在乡亲们的心里,我是背井离乡的娃儿,每次回老家,乡里邻居们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阿侬回来啦,阿侬,是我家乡的昵称,就是宝贝的意思,十五年过去了,乡亲们还喊我阿侬,在她们的心里,我依然是当年那个身穿花布衣,扎两条小揪揪,肩头不离锄头和扁担,天刚蒙蒙亮,一手扶着扁担,一手牵着老牛,下地干活的黄毛丫头。

    离开家乡在外读书,读书的几年里,平时要打工,更别说是假期了,逢年过节都是一个人在外,心里很是想家,想在家乡时,每逢过节全村都热热闹闹地,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也只有过节时才有心情,为庆祝节日而做一桌丰盛的晚饭,说是丰盛的晚饭,也不过是杀只鸡买斤肉,对现在城里人来说,这再平常不过了,可是那时候在乡下,只有过节我们才有这样的口福。

    今日是中秋佳节,在家乡的时候,这一天的下午,村民们都不下地,家家户户为过节而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树荫下拉家常,谈论着儿孙们给他们买了几斤好酒,媳妇买了几筒月饼,简单平常的话题,却说得心里乐开了花。大人们在家里为准备晚饭而忙碌着,杀鸡、煮肉和炒花生,中秋节炒花生是我家乡的一个风俗,平时炒花生没什么讲究,把晒干的花生放在大铁锅里,用小火炒到花生壳变成深褐色,花生冒出香味,掰开壳尝尝,花生米有七成熟,就把花生倒在用竹子编的箩筐里,等花生渐渐变凉,这样炒出来的花生又香又脆。而中秋这一天炒花生,必需得用海边捞回的,白细象白沙糖一个的沙子炒,先是把沙子倒在大铁锅里,把沙子炒得滚烫,再把花生倒进锅里,和沙子拌着炒,大概炒半小时左右,把花生倒在竹子箩筐里,摇一摇,沙子全都漏到垫在竹子箩筐下在的盆子里,用沙子炒的花生,花生壳变成淡土黄色,而不是深褐色,花生也更香脆。

    吃完饭后,妈妈叫我和妹妹从屋后的柴房,搬几捆木麻黄树枝和几根和我大腿一样粗的木头,放在屋前的柚子树下,当火红的夕阳从地平线,渐渐地沉入大海,雾霭从山林弥漫,老牛“哞哞”的叫声,山羊“咩咩”的喊声,渐渐消失于朦胧暮色,村庄更显得和详、宁静。娃娃们有的绕着大树玩游戏,有的排成长龙玩老鹰捉小鸡,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和蝉儿的鸣声,组成一首自然动听的乐曲。这时候,妈妈叫我在柚子下的树枝和木头上撒点煤油,点燃篝火,红红的火焰顺着阵阵微风,越烧越旺,屋子前面一片红艳艳,亮堂堂。爸爸又叫我和妹妹搬出张圆桌子和几张长木凳,放在篝火边,妈妈说等邻居们拜了月娘,大伙要坐在一起边聊天边看月亮。

    说到拜月娘,也是我家乡的一个传统风俗,每年中秋节的傍晚时分,每家每户的庭院里摆着张小桌子,再要用一个大盘子,盛上满满的一盘子花生,用一个陶瓷的圆盘子装上六块月饼,摆在桌子上,这是拜月娘用的祭品,待月亮从海岸线上冉冉升起,穿过海岸边那片,望不到头的木麻黄树林,高挂于屋子左边那片郁郁葱葱的椰子树,皓洁的月光撒落在庭院,每户当家的,面朝着月亮,对着祭品跪拜,嘴里念念有词,神态很是虔诚。

    那时候,调皮的我喜欢偷偷站在,跪拜月娘的爸爸身后,想听听爸爸到底对月娘说些什么,可是每次我都听不清楚,只看见爸爸的嘴唇微微地,一张一合,却听不到声音,我问过爸爸,每年中秋那么多人都对月娘说话,都说了些什么话呢?月娘听得到吗?爸爸回答我说,这是家乡的传统习惯,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之际,对着月亮祈祷祝愿,祈祷家人欢聚一堂,祝愿闺女将来找个好郎君,儿子将来找个好媳妇,有情人终成眷属。

    拜完月娘,邻居们揣出拜月娘用的祭品,那大盘子炒花生和月饼,放在柚子树下的圆木桌上,妈妈再叫我泡一大壶茶,爸爸、妈妈和邻居们围着桌子,边看月亮边吃花生和月饼,阵阵愉悦的笑声,村民们不仅仅只是忘记了劳累,更多的是从他们心底洋溢出节日的快乐。

    可是,自记事开始,每个中秋月夜,奶奶总是穿着一身新衣服,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默默地坐在床边,低着头,两手放在腿上,来回不停地搓着。爸爸叫我掰一小碟花生米,放在一个石头磨成的石盅里,再用一根和我胳膊一般粗,三十厘米长的石棒子把花生磨碎,揣到奶奶的房间,年过七十的奶奶,牙齿没几颗了,爸爸说只有把花生磨碎,奶奶才能吃,才能吃到花生的香味。

    那时候还小,不懂得奶奶为什么从不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柚子树下看月亮、吃月饼,每次都要我把花生和月饼揣到奶奶的房间,直到十二岁那年的中秋夜晚,我才知道奶奶愿意一个人静静地,默默地呆在房间,不愿意和邻居,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月亮,原来是因为,奶奶和爷爷成亲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可是,爷爷和奶奶成亲才过半月,就离开了家乡去南洋,十九岁的奶奶,等啊,盼啊,直到三十四岁那年,爷爷才回来看奶奶。十五年里,目不识丁的奶奶写封信给爷爷,都是花钱请村里五公代笔,而奶奶每次写信或是回信给爷爷,都是那几句话,告诉爷爷,家里一切安好,她和祖奶奶都过得好,叫爷爷放心。

    十二岁的我,哪懂得奶奶那颗牵挂和思念的心呢,奶奶每天都在想念着爷爷,只是平日里,勤劳的奶奶,忙忙碌碌,天还没亮就下地,归来时披星戴月,疲惫的奶奶,在如墨的深夜,那颗牵挂的心,思念的情,我想,只有青天上那轮明月,真真正正明了奶奶的心思。然而,在过节时候,奶奶才真正放下肩上的担子,给自己一个空间,静静地,深深地,感受着回忆和思念带给她的,甜酸苦辣交织的心情,如要知道奶奶曾经淌下几多泪水,唯有铺在枕头上,那条绣着荷花和鸳鸯,泪迹斑驳的枕巾才知道。

    年少无知,不谙世事的我,在中秋之夜,皓洁如水的月光下,同妹妹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围着篝火戏闹玩耍,捉蝉儿,捕飞蛾,吃花生尝月饼,沉醉于节日的快乐,而奶奶孤单一人呆在房间,敞开着房门,穿着一身新衣裳,坐在床沿,忧虑哀愁的面容,默然的眼神,凝视着空荡荡庭院,想心事,想爷爷,奶奶的心思谁人能懂呢?

    月已西倾,涂抹在窗棂月光,随着在云海飘浮的月亮,掠过屋顶,照亮谁家的窗台?只听见沙沙作响的风声,一阵又一阵地,消失在渺茫的夜色,儿时过节的趣事,儿时过节的欢乐,如陈年佳酿的坛子,拧开盖子,道不尽多少快乐在其中,天真烂漫的童年,已成为人生往事,闻其香而再也尝不到其味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磨砺后才成大,跨过几个坎,越过几道沟,青春和岁月,在弯曲不平的人生路途中穿梭,人世间的冷暖,我们爱过,也恨过,种种情怀,串联着一个个平常而又动人的故事。现在,独坐窗前,眺望朦胧夜色,想着奶奶,是此时此境,让我心神恍惚,还是远在天堂的奶奶,与我心有灵犀,总觉得奶奶就站在窗外注视着我,那张镂刻着岁月年轮黝黑的脸颊对着我,那双深邃如湖水的眼睛瞧着我,忧虑的眼神,微启的双唇,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好想再问爸爸,年年中秋之夜,花好月圆之时,虔诚跪拜月娘,祈祷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奶奶和爷爷在天堂里相聚了吗?

    夜深了,该歇息了,可我却清醒着,默默无语,说不出有几分孤独与无奈,心在祝愿和祈祷,盼了大半辈子,大半辈子在相思之苦中度过的奶奶,此时此刻,中秋月夜,在九霄云层之外,和爷爷相依相靠。

    于二00四年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