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朝天马文集 > 我杨玉环

我杨玉环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朝天马文集 !

    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

    公元726年,我乘上快船,离开蜀地,开始我这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游历。贞观之后的大唐天下虽然或多或少经历了一些波折,譬如一个叫武媚娘的女人由民间女子变成昭仪后来又把大唐的国号改为周,唐朝在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却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到了之后的李隆基时代,极盛的李氏王朝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后庭花的歌声把晚唐暮色苍凉的天空渲染得一片悲凉,一个王朝就这样开始了它的没落。

    后人在写唐朝历史的时候总会给我也记上一笔: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尊为诗仙。有多事者还会加上这样一句:生平不得志。我知道人们之所以记住我是因为我的诗歌。其实,诗歌可以丰富生活却不可以书写历史。我固执地认为,可以书写历史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政治家,一种是女人。譬如偌大一个唐朝里人们可以遗忘别人却不可以遗忘这两个男人:李世民和李隆基;也不可以忘记这两个女人:武媚娘和杨玉环。我生活在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时代,虽然我第一次风尘仆仆踏入长安城的时候玄宗皇帝李隆基已步入不惑之年,而杨玉环尚身处洛阳,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但毫无疑问的是,在那个天下太平的盛唐,我的浪漫主义诗歌总有几句免不了会染上宫闱的色彩,譬如三阕清平乐和八首宫中行乐词便是无可抵赖的证据。

    在蜀地的时候我就已经诗名远扬,不过我的名字最终传到玄宗皇帝的耳朵全靠贺知章在皇上面前有意无意的夸奖。天宝元年,玄宗皇帝连下三道诏书诏我进宫,供奉翰林。虽然不到两年,可是,那段时间却成为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过程。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伟大的抱负,大一点,我就觉得自己的才能足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我从来没有过谋权夺位、改朝换代的野心,我只要为民造福,济苍生,安社稷。我既不想谋求钱财,也没想过要三妻四妾,甚至没想过权高位重。我之所以想入仕,只是想完成人生一次完美的过程,就像一只蛹变成蝴蝶的成就了自己的美丽,或者如凤凰涅磐铸就了辉煌。或许,这才是我浪漫主义的真正内容。

    告诉你,我特别向往传说中的游侠,梦里的我常常身处隋末纷繁的战乱之中,乱世出英豪,我一剑平江湖。然而现实中,我却生活在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我诗名远扬,剑法高超,骑术精湛,可是这些跟民间杂耍艺人表演的皮影戏和变戏法一样只能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消遣,如果是在宫闱之中,它也不会比斗鸡和斗蛐蛐儿更值得称道。是啊,那真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连皇帝也闲得无事可做,百无聊奈之中写了一曲霓裳羽衣舞叫妃子们依韵而舞,短短时间,霓裳羽衣舞就红遍了大唐江山,连波斯与荒蛮的扶桑也家喻户晓,而身处深宫的贵妃杨玉环更是成为盛世唐朝美的化身,她的故事也被一层层美丽的外衣所包裹,传说中她是玉帝之女,她嫁给大唐天子就是为了使大唐天下能够繁荣昌盛,万古流传。故事中没有人提及那个被玄宗戴上了绿帽子的李瑁以及华清池那段往事,更没有人知道现在的杨贵妃就是从前骊山道观里的那个太真道人。

    从隋朝伊始的科举制度到了唐朝更加完善更加诱人,跟我差不多时代的很多文人都是靠它走上仕途的,可是我却不屑于此。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告诉我,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考科举便是一个磨针的过程,管用,可是却要浪费很多时日。所以,我决定采用别的方式。比如我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在深山里假装隐居并圈养了许多凶猛的豺狼虎豹。太守知道后视我为异人,亲自到深山里邀我出山入仕。最终我婉言拒绝了,我有鸿鹄之志,岂肯做一幕僚?不过,我也因此而声名远扬。

    二十五岁的时候我再也忍受不了巴蜀狭小的天空,血气方刚的我终于明白守株待兔是多么愚蠢的做法。有很多个夜晚,我梦见长安,那些高耸的城墙、宽阔的街道和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像蝴蝶一样飞翔在我的梦中,一股祥瑞之气笼罩着整座城池。

    我要去长安。我说。

    我的女人坐在竹榻上绣一双花鞋。她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就像我并非跟他说话一样。实际上我也不是跟她说。我只是想说句话,恰好她在我面前罢了。他不会阻止我,即使阻止也没用,没有人能够阻止我去长安,何况是一个女人。

    我坐上船,穿过满是猿声的三峡,开始了一生的传奇之旅。中原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比我想象中更具诱惑力。我花了五年时间走遍长江、黄河中下游,在开元十八年踏进了魂牵梦萦的长安城。当我一脚踩在长安城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的时候,我竟然诗兴全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早逝的诗人王勃说站在长安城墙的烽火台上就可以看见蜀地了,可是我整整走了五年。其实并不需要五年,有好几次,我就要到长安城了,可是我的脚又把我带到了相反的方向。我爱长安,可是我突然又惧怕长安。长安离我远的时候,我觉得它近在咫尺,可当它离我很近的时候,又觉得它很远。我不知道为什么。比如开元十八年,我终于忍不住踏进了长安城,可是它离我却远了。很多年以后回想起那种感觉,我想,它是不是跟一场爱情有关?

    长安无疑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比如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行人。人丛里,偶尔夹杂几个高鼻子的波斯人,还有身着和服的扶桑使者,他们长途跋涉,远度重洋,只为一睹大唐江山的盛世繁华,然后带一点丝绸和陶器返回故邦。我站在大街上,心中满是迷茫。我知道,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到长安,可是我的诗歌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王公贵族们的府第里流传了。如果我去投靠他们,说不定我的仕途会因此而康庄,我的雄才大略会就此施展。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站的长安的大街上怔怔出神,就像在等一个人,可是,我的眼里只有繁华。

    在长安呆了半年之后我郁郁离开。在长安的日子,我跟诗友们喝酒、练剑,有时也出入于王公们的豪宅,做几句无聊的诗歌。那些诗歌像我欢场的甜言蜜语一样早已消失殆尽,只有那些酒后的长短句在诗友们之间广为流传。酒后吐真言,我诗如我心,可是能够从我诗歌中读到我的心灵的人并不多,其中孟浩然最知我。他虽然比我大十二岁,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离开长安前那一晚,我们一直在醉月楼喝酒。他说,诗人就跟女人一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然后他又喝了一杯酒,兄弟我不自诩有有经天纬地之才,辅国安邦之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志,可是也算自负之人,然而这次来考科举,却不第进士!也许,我等人只可躲在山水中做几句诗罢了。我说,孟兄为何如此气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说,我喜欢你的洒脱与飘逸,你是能成事之人,只不过时运未到,也许过几年再来,长安又是一片景象了,只不知那时候,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

    我再一次踏进长安城已经是公元740年的秋天了。刚到长安城不久就从朋友处听到孟兄辞世的讯息。我怀着悲悯之情为他写下了三首祭诗,在我们最后一次喝酒的地方我点燃了诗稿。那些句子随着秋风飘上夜空,我相信它一定会达到他的魂灵之处。那些忧伤的句子,究竟是在为谁哭泣?

    之后我像一个落魄秀才一样混迹在长安城的市井之中。有时候我会突然间出现在朋友家的门口,然后在一次酒醉之后神秘消失。没有人知道我住在什么地方,他们都说我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异人,传说中的我曾经在月下与仙人对饮,然后用诗歌放肆地笑。没有人看见我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属于一个人的,而且是无法言说的。从二十五岁起我的身体开始漂泊,十四年之后,我的灵魂开始漂泊。

    我在想些什么呢?冥冥中是谁左右了我的漂泊?让我在长安这座不属于我的城市里茕茕孑立醉眼朦胧?

    可是我爱长安。

    我去过寿王李瑁的王府,那是一座别致幽深的建筑。据说在这座府第里曾经发生过一场令人伤心的情变,美丽多情的王妃突然间与风流倜傥的寿王恩断义绝,最终到骊山出家为道。王妃为何会与寿王决裂,个中情节不得而知,不过她出家的理由却显得堂而皇之:为母亲窦太后荐福积德,因为窦太后新死。

    这些故事固然引不起我的兴趣,可是踏进寿王府那一刻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我感到这座宅院或多或少与我有一些看不见的联系。当然有的事情你是知道的:骊山名为太真的女道人还俗之后进宫,成为了年近花甲的玄宗皇帝之妃。

    我第二次刚到长安不久就发现从市井到王公贵族间都流行着一个舞蹈,人们叫它霓裳羽衣舞。他们说,那是唐明皇作的曲子,她的妃子杨玉环编的舞蹈。看那个舞蹈总令人感觉到无穷的雍容华贵,感觉到这个世界到处的歌舞升平。那些跳舞的女子们提及霓裳羽衣舞的时候眼神中总是充满着深深的向往,能够亲自看到杨玉环的表演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

    她们当然看不到,因为在皇宫里,很多公主和郡主都缠着杨玉环教授才艺。杨玉环不仅善歌舞,通音律,有诗才,且是击磬高手,琵琶技艺也空前绝后。总之,她是一个才女,她是在开元盛世的天空下应世而生的。

    玄宗皇帝宠爱的武惠妃早在开元二十五年腊月七日便病逝了,所以他郁郁寡欢。后来他发现了杨玉环竟然酷似寿王之母武惠妃,于是,爱情之火再次燃烧,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挡一个皇帝把一个女子变成他的妃子,哪怕那个女子是他的儿媳妇。所以,一番曲折之后,杨玉环进入了唐明皇的后宫,成为了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为了安慰既不敢怒又不敢言的寿王伤痛的心,在公元七百四十六年,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玄宗知道,聪明的李瑁决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自己王的地位,更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生命。

    玄宗宠爱杨玉环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甚至有过多次因为迷恋香床而放弃早朝的事情。为了讨皇上的欢心,杨玉环也费尽苦心。皇上一旦有了妙句,她就立刻为其谱上曲子。一日,她制出了一名为清平乐的曲子,曲子很好,清新,充满韵味,可惜无词句。玄宗苦思,却也找不到合适之词。

    皇上,你知道李白吗?杨玉环说。

    听太子宾客贺知章说过好几回,说是很有诗才。玄宗说。

    皇上何不宣他进宫作词呢?杨玉环说。

    只要你高兴,就找他来吧。玄宗说。然后亲自拟了一道诏书,叫高力士:去,宣李白进宫!

    高力士应声而去。

    当年天使骑着快马进入蜀地找到我的家,才知道我已经外出多年不知去向。皇上焦急,派人多方打听,又拟了两道诏书,定要让我进宫。他们不知道他们要找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浪迹天子脚下已经一年多了。

    高力士找到我的时候已近黄昏,我正趴在醉月楼的栏杆上吟诗。因为醉酒,我的很多优秀的诗歌就这样白白地从唇边溜走了。月亮就要升起来,我醉意朦胧,很多年没有回家了,看见月亮,我总是想起故乡。也许是漂泊太久的缘故,我总是混淆故乡与异乡。现实里的故乡很远,诗歌里的故乡很近,所以,很多时候,我就这样枕着诗歌、枕着月亮安然入睡。

    我看见肥肥胖胖的太监高力士提着灯笼站在我的面前,皱着眉头,可是眉间依旧绽放着欣喜。在他后面,立着两个年轻的太监。

    你就是李白?他用公鸡嗓子和我说话。

    你是哪个府的太监?我问他。

    在下高力士,特意来寻太白公。

    原来是皇宫里来的,找我干什么?

    高力士展开一幅手卷道:李白接旨。

    衣冠不整的我被太监高力士带到了皇宫。在路上他对我说,皇上一连起草三道诏书宣你进宫,你小子就要发了。我说皇上宣我干什么,我只会写诗。他说去了你就知道了。其实高力士也在想这个酒气熏天的李白到底有什么本事会让皇上和皇妃如此上心呢?

    两天之后,皇上召见了我。半月之后,我在朝廷有了自己的官职,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我参与了草拟朝廷文书等事宜。第一次见到杨玉环是在三月初八日的中午。

    那天小太监双喜来传我,说皇上在沉香亭要见我。我匆匆到了沉香亭,见到了皇上和杨玉环在那里赏牡丹,旁边侍立着太监高力士。五十七岁的玄宗皇帝和二十三岁的杨贵妃面带笑容和蔼地和我说话。玄宗虽已年近花甲,可是红光满面,精神很好,并无沉溺声色的颓废之气。杨贵妃体态丰满,确有传说中的倾城倾国之貌。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那时候她并未被玄宗册立为贵妃,不过私下里,宫内的大多数人都说她迟早要做贵妃。

    李白你不用跪着,站着说话吧。你懂曲子么?杨玉环说。

    我说懂。我抬起头来,看着她。我突然坠入了梦里。

    我似乎见过你。我说。

    我看见她的脸突然间震动了一下,仿佛有什么穿过内心。

    这是不可能的事。皇上说,玉环不是俗人。

    我这里有一个曲子,是皇上谱的,只是无词句,你看看能不能填几句?杨玉环说,我先用琵琶弹给你听。

    她的声音很好听,像溪水在春风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中流淌。

    皇上微笑着坐在她旁边。宫女摆放好琵琶,玉环款款移到琴前,拿起,轻抚。她姿态优雅,如轻风拂柳。琴声婉转、悠扬,让人感到内心说不出的舒畅。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贺知章的句子:“二月春风似剪刀。”我的心被春风之剪剪开了,飘飘洒洒,一种奇怪的感觉柳絮般飞扬。

    琴声渐弱渐止,杨玉环站起来,贴着皇上坐下。皇上轻轻抚弄了一下她的云鬓,爱护地说,玉环,这曲子,只有你才弹得出我想要的境界。每一次听你弹,我都沉醉。

    杨玉环盈盈一笑,娇嗔道,玉环弹得不好,是皇上的曲子做得好。然后盈盈地笑着问我:

    你看这曲子,填个什么词好?你斟酌一下。

    我说娘娘,词已经有了。只是我写诗有个陋习,须得饮酒之后。

    皇上想这李白还真有意思,就哈哈一笑说,贺知章号称诗狂,莫非你是要学他么?不过诗人就得要有点个性才叫诗人,过来和朕喝几杯吧!

    我早就听说玄宗皇帝也有几分狂气的,而且不拘小节,所以就不客气,在他旁边坐下。高力士在旁边倒酒,他剜了我一眼,心想,你李白是什么东西,居然也不客气,要跟皇上对饮起来了?

    我是随便惯了的人,平素出入王公贵族之家,从不拘礼,所以当高力士斟好酒,我就主动端起来对皇上道,皇上请!说毕便一口干了。

    皇上也干了,说,李白你好酒量,高力士再给他满上。

    如是八杯。高力士说皇上还要给他倒不?高力士看见我的脸有些红了。皇上说倒吧李白你还要喝几杯朕最多还能再陪你喝两杯。皇上好久没了这样的兴致。臣子们总是对他敬而远之,别说跟他喝酒,就是和他说话也会出汗,所以很多时候他很寂寞。看到我这般放开手脚跟他喝酒,于是他也来了兴致。

    周围是灿烂的牡丹花海,粉红色的牡丹花一朵挨着一朵,朝着我们放肆地开放。杨玉环见我和皇上喝酒,就一个人走进花丛中欣赏牡丹花去了。她穿着白色的长裙,不时俯下头来,摸一摸,嗅一嗅。在她的周围,蝴蝶们翩翩飞舞。这情景真是太美了。

    我说皇上我不喝了想写诗了。旁边早有小太监准备好了笔墨纸砚。我蘸饱墨水,一挥而就,写成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后人中曾有人道:这是李白一生所写的唯一的谄媚诗。他们说我是想通过赞美杨贵妃来讨好玄宗皇帝,以便为之后的仕途铺一条康庄大道。我想没有人明白我。

    我是李白,写诗的李白。生于公元七零一年,也就是则天女皇执政的最后年月。我的家世不错,因此,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机会接触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一般的富家子弟不一样,我鄙夷科举考试,我不可能俗到要和绝大多数学子一样去考什么举人进士之类,可是我却跟绝大多数学子一样有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且,我跟绝大多数富家子弟一样,在十七岁的时候便娶了亲,二十二岁的时候娶了妾。所以,女人在我的眼里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她们像花朵一样开放在天空之下,等着蜜蜂一样的男人的采撷;更多的时候,她们一边生儿育女一边勾心斗角。她们的天空跟她们的心胸一样狭小,所以,我写月亮,写酒,写乡愁,写朋友,写抱负,写那些落寞的忧伤,却不屑把女人写进我的诗歌里。我走名山大川,寻仙访道,十多年了,一直陪着我的,是酒和月,它们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十多年了,有的梦想逐渐褪色,有的欲望逐渐增长,我渐渐习惯了漂泊的生活,枕着月光,喝一壶老酒,日子水一般流淌。我曾经抱着一壶酒,在华山之颠静静地坐了两个昼夜,我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梦变成了真正的梦,那么缥缈,那么不切实际,我甚至不知道那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梦。有时候,内心会突然一阵撕裂的疼痛,真切去感受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而疼。第一次踏进长安,我感觉自己像水中的一片浮萍,第二次踏进长安,长安没有变,可是我却深深地爱上了它,我总觉得长安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虽然它像风一样漂浮在我的梦中,可是却分明比梦真切。

    是什么让我对长安如此眷恋?

    我要告诉你的是,那三首清平调的确发自我的肺腑。

    皇城的红墙把长安城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皇宫里,埋藏在我心里的诗歌变得无家可归。从我手中滴落而下的字符的意义显得空洞而乏味,我和一些自恃才高八斗的翰林们草拟官府例行的公文,那些公文因此也仅只是一些文字而已,唯一的作用是它消磨了一群曾经饱读诗书之士的意志,把他们的迂腐之气浸泡得更加迂腐。

    有一天我对皇上说,突厥的铁骑又踏过边关了,我想去边关与将士们一起驻守。那段时间边关上传来消息,突厥军队已经打到了定州和房州。作为朝臣,我想我应该到边关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而不是呆在皇宫里吟诗作赋。

    皇上浅浅一笑说,我大唐帝国的江山坚如磐石,不是小小的突厥动摇得了的,要不了十天,我就会接到突厥军队败退的消息。李卿家就等着瞧吧。现在,你跟朕一起去梨园,看那些弟子们的歌舞,说不定会因此而灵感飞荡。

    辂车出了大明宫往西,便是梨园。车停下来,华盖掀开,杨玉环踩着太监小桂子的背下来,紧接着皇上也下来。大家都跪下来,山呼万岁。皇上微笑,说平身。之后我看见杨玉环蝴蝶一样在我的眼前飞舞。无论她的脚步移到哪里,我的目光总是如影随形。偌大一个梨园,我的眼睛里只有杨玉环。

    她的容貌自不用说,所有美好的词语都不能形容其万一。可是这并不是她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一看见她,就仿佛看见了一个梦,一个从二十五岁起就开始做的梦,长安。现在,长安在我的面前显得那么真切。我长途跋涉了那么多年,难道冥冥之中就是为了见上这女子一面?

    我的诗歌里充满了世人所谓的浪漫,那其实只是我对待这个世界的一种习惯而已,在骨子,流淌着蓝天一样的忧伤,它嵌在了深沉的苍穹里,所以,你看见的只是天幕的浪漫。而眼前着个女子,为什么跟我一样呢?她蝴蝶一样穿梭,飞舞,阳光把最绚丽的颜色给了她,云朵抛给她微笑,花朵赋予她靓丽的色彩。她歌,她舞,她抚琴,她小鸟般偎依在玄宗皇帝的旁边,脸上带着浅浅的迷人的笑。可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是,为什么我看见有忧伤从她的眼神里传过来,风一样触痛了我的心?

    好多年了,这一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心被什么东西刺痛。一种隐隐的痛。或许,那就是传说中的所谓爱情?

    李卿家,你看朕这群弟子怎么样?皇上说。

    很好。我说。我知道刚才我做了一个梦,一个无法言说的梦。

    那么,你就以他们为题做一首诗吧。

    皇上,诗到有时自然有,此时,心中想作,却又言词全无。

    我的目光游离过杨玉环美丽绝伦的脸。我感觉她的目光一样在我脸上掠过,待要捕捉时,却又蛇一般躲进了暗影之中。可是,我能感受到她目光中风一样的忧伤。

    皇上,我说,大唐江山风光无限,秀色可餐,不知您都到过些什么地方。

    朕是天子,自然不能像庶民般到处游历。所以,朕也时有遗憾。

    皇上,非是臣不作诗,您听我说一段故事。当年微臣到黄山,上得险峰,早已准备好纸笔,欲要做一段句子。当时心中波涛澎湃,良多感慨。皇上,微臣云游了十多年,大唐的奇山异水见过无数,而这黄山,却是上景中之上景,微臣以为,黄山当为大唐第一仙山。欲做诗,却发觉心中已无一个句子!微臣发觉,无论用什么词句,都是对黄山的亵渎。所以,只得郁郁离开。有时候,并非美景就一定能够成诗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情感,并非会因为没说出来而显得平淡。

    十月到了,长安城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宫里大大的院落,也被装点得粉装玉砌。几个十五六岁的小太监在嬉笑着打雪仗,他们捏起一个个雪团扔出去,相互追逐着,笑声震天。十七岁的宫女秋菊倚在屋檐下朱红的柱子上,看着漫天的雪,表情空洞。从进宫到现在,她已经目睹了三次这样的大雪覆盖了长安城,三个冬天就要走了,她在宫里看见过三次皇上,都是远远的。有一次,她梦见被皇上宠幸了,那是一个让她既兴奋又恐惧的梦。她把这个梦悄悄对比自己大的宫女月季说了,月季说,这样的梦所有的宫女都做过,可是实现这个梦的,只有很少很少的几个人,尤其是现在,没有人比得上杨玉环。秋菊说,可是我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呢?

    秋菊看着漫天的雪花想起了自己的娘。娘说,秋菊,只要你进了宫,在诸暨就没有人瞧不起我们家了。秋菊的老家在诸暨,她的爹是当地的一个员外。她不知道父亲和母亲为什么要把她送进宫,难道只为了让她到长安欣赏这一年一度飞雪连天的景象么?

    十月了,皇上又要去华清宫了。随行人员初步确定,有我和贺知章。我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让我做随行,在朝廷和宫里,我什么事也没有做,我逐渐变成一个俗人,跟一群身穿朝服的官员们一起,你甚至已看不到我曾经的卓尔不群。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一个夜晚,我在居所前面的庭院里练剑。我抽出尘封已久的宝剑,发现它的光芒竟然是那样陌生。我借着月光舞动,月光依旧,可是我的步子却显得异常零乱。

    不过能够去华清宫却是令我兴奋的事。虽然它一样的皇家的别院,可是它极具自然风格,是山与水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我不仅可以和诗友贺知章一起喝酒论诗,还可以见到一个人。那个人或许不会进入到我的诗里,甚至不会进入梦里。可是,我却老是忍不住要想她,很自然的想她。他是皇上的宠爱,想她是犯了欺君之罪,可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我想她。有什么能够阻挡我的思想?

    那真是一只庞大的队伍,除了三百太监和宫女,还有近三十名朝臣与翰林。而前后左右护驾的,是三千禁卫军。几乎每一年的十月之后,皇上都要到华清宫过冬,所以华清宫就变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皇宫,因为要处理国事,所以,他让一些朝廷重臣移至华清宫,而翰林院的人负责起草诏书等文案,因此也有部分随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从长安城往东开向临潼的华清宫。队伍从早晨出发,预计傍晚抵达。在此之前,已有几拔人先行去了,一切准备妥当,只等皇上移驾。皇上和杨玉环乘坐的是充满珠光宝气的车辇。随行人员中,文臣坐车,武将骑马。我不喜欢乘车,所以跟武将们一道骑马。我们从长安城出来的时候,街道两旁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仰着脖子,想一睹大唐天子的风采。而皇上也不时掀开帷幔,挥手向百姓致意。这就是大唐的臣民,这就是我的臣民。而他们欣喜若狂的表情,正是开在盛世的美丽繁花。皇上想,于是他的手不停地挥动。他看见百姓们倏地跪下一大片,他的耳朵里听到此起彼伏的喊声: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比金銮殿上的响亮多了,这是一些来自内心的声音。他感到很满足。

    队伍出了长安城,气势依旧浩荡,速度快了很多。行了二十余里,一些武将不再骑马而改乘车。天气冷了,没有阳光,相反冷风不紧不慢地刮着,他们忍受不住了。我骑在马上,在内心里嘲笑着他们。他们都是战功赫赫的大将,看他们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的战功是如何立下的。

    我不知道那个叫张忆的刺客是什么时候靠近这只庞大的队伍的。其时飞雪连天,白雾茫茫,天空被一片暗灰色笼罩着,三十步之外看不清人影。车辇不紧不慢地行着,发出有节奏的咯吱声。前后的马队紧紧跟着,没有人想到这时候会出事。突然从斜地里驰过一匹马来,马上的人穿着禁卫军的衣服,大家以为是马队的马受了惊闯过来了,赶紧去阻。没想到马上之人却狠狠地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那马便疯了般踏过人从,直蹿向皇上的宝辇之处。而禁卫军的马队因为受了惊,也跟着乱动起来,整个队伍就乱了。这时候不知道谁叫了一声“有刺客!大家保护皇上!”皇上的宝辇周围顿时站满了人和马,密不透风。那刺客见不能得手,急忙直起腰来,快速从背后取出三跟箭,嗖嗖嗖三下射了过去。几声惨叫,皇上安然无恙,他周围的几个士兵却被射倒了。

    刺客张忆被迅速拿下。整个行阵瞬间恢复了秩序。皇上很郁闷。不知道刺客为什么要刺他。首先他想到的便是宫廷间权力的争斗,可是现在所有的争斗都已平息,他的皇权地位高高在上,无人可及。然而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出其他。对刺客张忆的审讯颇费周折,各种酷刑皆施用了,只敲开他一句话。我叫张忆,我为什么要杀皇上?因为他该杀!除此之外,我不会再说什么。果然张忆从那天开始到问斩,没再说过一个字。

    玄宗皇帝到骊山就变得神情恍惚精神不振。太医说是受了惊吓,得好好调养。好在华清宫本就是一个疗养的绝佳所在,所以,众人并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不着急,只静候皇上身体康复的佳音。

    那日我见到了杨玉环。

    那已是冬月初,天气出奇地好,南面的骊山上依旧白雪皑皑,可是华清宫却艳阳高照。已是下午时分,我一个人在龙吟榭小酌,突然来了兴致,便信步闲逛。于是我看见一个妇人在九曲回廊的栏杆上趴着怔怔出神。她便是杨玉环。

    我的心一阵狂跳。正在忧郁要不要过去请安,她已经看见了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你的诗很飘逸,非屈原、庄子不能比。不知可是阿谀之词?

    她还记得那首清平调。我说回娘娘,微臣并非应景之作,实是出于真性情。

    是么。她说,为什么这个冬天如此美丽又如此忧伤,你看骊山上的雪,它们的光芒躲藏在阳光里,透明,看不见。

    是。我说,那是它们的心事,像一首诗歌一样含蓄,那些积雪,春天之后会融化么?

    不知道,腊月之后,我和皇上就要回皇宫,那时侯,我的眼里就只有亭台轩榭。

    我知道,每年都这样。

    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悲凉。夕阳在回廊里迂回,自明而暗,最终躲藏在空洞的角落里。抬头看看天空,云朵们都裹上了彩绸,静静地呆立,像她的面容。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天气。她说,从前似乎没有过。

    宫女彩凤来了,说,娘娘,皇上醒了,叫你陪他。

    我看见玉环步履匆匆,消失在回廊的尽头。心中再一次涌起那些句子,它们像傍晚的阳光穿透了我的内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些句子,早在公元726年就在我的心里生长出来了。

    那晚我喝得酩酊大醉。贺知章把我扶上床,给我灌醒酒汤。我不喝,把醒酒汤掀掉了,我说老兄你别让我醒,这辈子我喝了那么多酒,第一次感觉醉酒真有意思,我只愿长醉不愿醒。

    贺知章说李白你有什么心事就对我说,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就对我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如果你相信我你就对我说吧。

    我指着他的鼻子哈哈大笑。我说我入了魔道我被魔鬼缠身了我看见它们像老鼠一样一小口一小口撕着我的心它们说李白你去死吧反正你已经离死不远了你正一步一步走入死亡死亡已经向我张开血盆大口了!

    贺知章说你醉得太厉害了必须喝醒酒汤。他一边灌我的醒酒汤一边寻思:李白到底有什么心事竟让他如此疯狂?汤灌完了他说李白如果你当我是朋友的话你就对我说吧。

    我看着他醉眼朦胧。我认真地说真正的心事是不能对人说的,朋友也不成。然后我闭上眼。我的呼吸声和梦呓在贺知章的耳朵里模糊地交织。他说,又一个天才完蛋了。

    是的,我完蛋了。

    我记得公元734年的长安皇城的秋天在一天天老去,宫廷的庭院里,一些树叶禁不住秋风的诱惑,逐渐堕落成漫天飘飞的黄叶。一片叶子飘落在我的书案上,我拾起来,我看见叶子上有一双忧郁的眼睛,那双眼睛被锁在深宫的庭院里,美丽而忧伤。

    从刑部传来刺客张忆被斩的消息。张忆已经变成了一个哑巴,因为从被擒到被处斩,他只说过一句话。“我为什么要杀皇上?因为他该杀!”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句话,也是一句让人浮想连篇的话。为什么要刺杀皇上?这是一个千古之迷。张忆曝尸街头,无人为他收尸。三天后士兵们把他掩埋了,然后悄悄守侯了三年,始终没有人在他的坟头祭祀。

    有些秘密,是永远的。

    比如埋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那分爱情,除了我,没有人知道。在皇宫里的一年多,我一直用思念在心灵上刻诗,然后自己读,和着酒。我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偶然间会冒出来,像重锤一般敲在我头上。我在做什么?我问自己。我告诉自己,现在我正在做我梦想中的事,我在朝廷为官。可是,我为什么找不到一点飞翔的感觉呢?

    两种痛交织缠绕着,一种沉闷,一种撕裂。

    然后,公元734年的秋天就这样来临了。

    我看见枯叶落,雁南飞。牡丹花离别了春天就黯然失色,枯枝败叶在风中低吟浅唱。我走到大街上。青石板被马蹄敲得叮叮当当,长安城依旧繁华。我爱长安,可是突然间我却不再留恋它。

    我写好请辞的书信,到后宫递交到皇上的手里。

    皇上,我该走了。我说。

    你要去哪里?他感到很吃惊。为什么要走呢?

    不为什么。我说,我不是一个适合做官的人。我想我应该去我该去的地方。

    为什么不留下?玉环说。她坐在皇上旁边,看着我。我的心突然被她的目光灼痛。就在那一刻,我几乎决定留下来了。

    皇上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千岁。微臣告辞,从此回归江湖。

    我离开的时候,感觉玉环的目光影子样追随在我的背后,我甚至听到她心里有一条河流过秋天,发出潺潺的声响。而我,如一片落叶,在河水里旋转,旋转。

    我想对玉环说:在我见到你之前,我就已经认识你了。

    我想对玉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四十岁的爱情更弥足珍贵。

    可是我什么也没有说。

    我离开了长安,重新开始我下半生的飘零。自离开长安起,我再没遇到过爱情。有时候我对酒当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愈加离不开酒了。

    可是有时候,我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爱情是什么东西?或许,它像月光一样一直伴随着我?

    2006-6-20

    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编者按 那如丝般紧紧缠绕的痛,那痛中的甜,曾是多少人或远或近的记忆。(网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