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苌葆文集 > 浅谈反思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反思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苌葆文集 !

    一反思的提出

    “time ,time again,i ask myself。”

    “也许常有这样的时刻,我们会在疲于奔走的人生驿路上,驻足回望,看看身后留下的足迹,然后从歪歪斜斜的行路轨迹中获得经验的启迪,从而校准目标,把握路径,充满自信地迈步前行。”[1]这里,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成了成长的阶梯。古人早知反思的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学习的早期积累,不问理解多少,先“吞下去”再说,日后再慢慢“反刍”消化。

    在新时期颇为壮观的小说狂澜巨潮中,出现了两次以反顾历史为特征的文学浪潮:一是反思文学,二是寻根文学。有人说这是在强调以感性为核心的生命本体论的意识背景下,呼唤着野性与热血,意志自由与人性的重建,是悠远而飘忽的反思。卡西尔说是人的不断自我解放的过程。[2]这里,反思促进了文明进程。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通过反思,学习者在任何新的语境中而豁然开朗,自觉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从信息论和哲学角度分析,语文环境和语文能力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是学生输入和输出信息,并在反馈匡正中螺旋上升的一个动态过程,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科勒捏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在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乃至世界的语文的信息场中,反思人则进,不思人则退,人在不断地反思中成长着,人同样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反思,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反思的本质和作用

    1、本质

    反思是一种自我对话,是人对自身的反省检视,是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是语文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反顾感受过、关注过、欣赏过、评价过的人、事、思想,再思考,进而生成新意识,产生新思想。

    2、作用

    经常地反思可以增加与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中强化听说读写的训练,以促进综合能力的自觉培养。

    于漪老师上晋祠一课,导入课文时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她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名胜古迹无处不在,请大家用响亮的声音完整的讲出名胜”这个环节使用在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游览过的名胜的感受,然后选择较为欣赏的一处,最后用课堂上所学过的最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读一段中国名胜词典上对“晋祠”的解释,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然后浏览课文,比较哪一个写得好。这个环节在于引导学生对比、辨析之后,反思,体味课文中洋溢着的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进而自然地反思刚才自己介绍名胜时是否包含丰富的感情。适时地引导学生反思把学生的课外生活经历从学生那里招进了课堂,打破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线,在反思的牵动下课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说过“惟有入学而取得自学本领,才能成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拓展思维的环境,能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智力,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取得自学”这一本领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坚定性。“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育的一条规律。无论是“化民成俗,建国君民”是“了解固有文化,唤起民族意识并发扬民族精神(1936年制定的图文课程标准)”还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强调了“道”的教化作用,所谓春风风人,下雨雨人。但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需反思的小雨“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即“道”的载体及运作,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的,而教师的教学思路的确定又是以课文的行文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为依据,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教师的、课文作者的、学生思路的综合体,以体现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教朱自清的背影这课,我从文中的两处“聪明”入手,让学生从“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起,回忆自己相似的经历,体会“聪明”的含义,体味“我”对父亲关爱我的深厚感情的体会过程。这样通过反思调动了理解课文的能动性。深深的父爱感动了每一个学生,他们立刻把现实生活中自己才明白的父母的爱而能体会出来,表达出来。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人类灵魂和命运,以自己单一经历单纯的思想,单调的生活去思考和诠释、对比进步。不至于在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而迷失自我。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体悟浸润情感的语言设计,体味一种可以让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畅谈、切磋的氛围,有所反思有所提高。这样学生便会在不断地反思中自主地学习,教师相机诱导,努力展示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语文自学能力。

    经常的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人格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他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语文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反思就显得重要。俗话说“前车之鉴”、“吃一堑,长一智”没有反思这“一智”不会长。反思开辟了激发思维的环境,在那里个体可以自由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师随时激发学生的反思,学生在一种相当自然、宽松、自由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影响。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在斑羚飞渡中引导学生反思斑羚团体做出的以死求生的行动中,竟能如此地把握跳跃的时间和速度,并写出感想——团队精神的伟大被感悟出来。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再如一段摘自非典时期的部分学生的感受:“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的表现进行反顾,总结,反思,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突发事件面前,处理好盲从和理性的关系,处变不惊,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怎么反映,不知道听谁的话,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归根结底,是连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勇气都没有了。[4]”细致地反思一下,我们能觉察这些同学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也是大语文的环境,多反思,语文学习者踏向社会,就会自觉的从生活出发,反思生活,自觉提高语文自学能力,逐渐地寻找合理的成长路径。

    三、反思的培养

    1、营造反思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与经学、史学、伦理学等融合在一起的,读蒙学教材,读整本经典,读文选教材,广泛的阅读为反思营造氛围、提供场所。有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建立我国的阅读节,目的是营造反思的环境。读书是一种意识,学校的课程可以压缩、调整,给孩子以广泛阅读的时间,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2、参加活动参与生活自寻反思的契机

    美国的杜威教给他的学生陶行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回国后的陶行知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往往为我们提供诸多反思的契机,我们要与人交流、我们要看报纸,我们接触了许多动人的广告,我们看节目主持人的卓越表现生活越丰富,经历越深刻而形成的反思就越深邃睿智,生活的益处就越大。

    3、步入反思的境界

    还学生一片静思的空间“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在什么地方会、在哪儿会”在这样的一种追问中去改善自己的学法,使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获得一个更好地理解,从而作出更好地行为选择,并从问题中推动自己继续学习,让学生走进“每意会,便欣然忘食”的境界,个性化解读就能生成,且无所顾虑。“一千个读者才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潜心静读,玩摩体悟,兴味乃生,兴之所至便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与激情。有人说:“日记,立足于每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日记、随笔的过程中来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师生超越自我,事实上老师和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我觉得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一个人不能总处在外在的压力、外在的要求下,一个人只有找到自我成长的途径,他才能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5]”学生学会用日记形式自我检点、自我激励。

    四、小结

    总之,在学习型的社会中,在大语文环境下,重视反思,培养反思,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若在平时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运用反思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