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半溪梅影文集 > 远游无处不消魂二

远游无处不消魂二

800小说网 www.800xs.la,最快更新半溪梅影文集 !

    一、水城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北部亚德里亚海滨的威尼斯是由被纵横交错、宽窄各异的水道隔开的众多小岛组成的。由于已有160多条水道淤塞成陆地,因此,威尼斯目前的岛屿数量已减少到18个。从地图上看,除西北角有一长堤与大陆相通外,其余岛屿都被海洋所环绕。岛与岛之间由350余座桥梁相连,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水城。

    周导儿泊好车后,带领我们从火车站附近的码头上了游船。在国内就听人介绍,顺水道观光是浏览威尼斯风景的最佳方案之一。我们将要在船上浏览把威尼斯城分割成两大部分的、威尼斯最长的(3。8公里)同时也是最宽的(30至70米)水上街道——大水道。据周导儿介绍,威尼斯基本上保持了13世纪的原貌。大水道的两岸有许多著名的建筑,有威尼斯三座著名的大桥:里奥多桥、斯卡尔齐桥和学院桥。我们的游览可以看到前两座。上船后,我们谦让就座甫定,斯卡尔齐桥和斯卡尔齐教堂就猝不及防的来到眼前,我只刚刚来得及抢拍了一张风景。

    威尼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贸易中心,商业的发达和财富的集中为这座风光奇特的水城留下了繁富的名胜古迹。至今,在这个仅7平方公里的水城中仍保有77座府邸、120教堂、120座钟、64座修道院和40多座宫殿。大水道沿途布满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或巴洛克式建筑,教堂与楼阁林立,美景令人目不暇给。只是时间太短,走马观花,难以一一尽述。只记得印象较深的是“金阁”(ca‘d’oro),名字源于其过去外立面镏金大理石的装饰。曾有人认为金阁是威尼斯最美的哥特式建筑。另外,我们乘坐的游船的终点里奥多大桥也是一座在建筑上颇具特色的桥。桥上依台阶而建的两排卖威尼斯玻璃工艺品的店铺是桥的组成部分,店铺两侧则是通道。里奥多桥又被称作“钱桥”由此可见一斑。据周导儿说,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以此桥为创作背景的。

    在周导儿的带领下,我们穿街度巷,满眼都是小桥和水道,身着中世纪服装的船夫站在两头尖尖的贡多拉上,尽力为游客营造些许仿古氛围,只是已不再象真正的意大利船夫那样歌唱。威尼斯城中细致秀美的景观的的确确是水乡的感觉,与中国江南水乡小镇有许多神似之处,但在本质上有所区别的是:这里的水是海水。

    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是圣马可广场,这是一个让我神往已久的广场。因此,在参观完毕,大家忙于采购旅游纪念品的时候,我又重返此地,一个人静静的仔细观赏品味。我以为,从南面的泻湖方向来访是游览此处景观的最佳路线。游客可以从水上就清楚的看到,这组建筑群以圣马可广场为中心,外加总督宫前广场和海边广场,呈“l”型分布,是威尼斯建筑的一件瑰宝。

    最先看到的是海边广场。这是进入圣马可广场的门户,广场上耸立着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圆柱上挺立着威尼斯城徽上的那只振翅欲飞的青铜翼狮,据资料介绍,飞狮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西侧的圆柱则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弗多尔柱。这两根圆柱是威尼斯海上大门的标志。海边广场上点缀着三三两两的画摊,摊上的水城素描画可圈可点。

    从海边广场放眼北望,是总督宫前广场,这是总督当年迎送宾客和使节的地方。广场呈南北走向,西侧是玛尔齐亚娜图书馆,东侧是富丽堂皇的总督宫,它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建筑物之一。从外观上看,与整个建筑群一样,总督宫的下部比较镂空:底层全部是连拱柱廊,上层廊柱连续的哥特式拱顶上都装饰着四瓣花形圆窗。两层柱廊以上是二楼,除距离较远的几个尖券窗外,大面积的实墙部分全用白色和玫瑰色的大理石拼镶成斜方格席纹图案,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泽。楼顶沿边饰以很窄的窄条檐口,檐口上方相间饰以镂空雕饰和尖柱。沿总督宫南墙向东,在总督宫与监狱之间狭窄的府邸水道上方,凌空一座双层封闭式小桥,连接着监狱和总督宫的法院大厅,这就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叹息桥。

    穿过宫前广场就是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到此,广场由南北走向拐弯变为东西走向。在长170多米、东宽(近90米)西窄(55米)的几近封闭的梯形广场上,南、北、西三面都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其中:广场北侧是文艺复兴时代建造的市政厅旧厦,在市政厅旧厦东端靠近圣马可教堂的地方,是建于十五世纪末期的钟楼。楼顶有一古钟,由两个青铜雕塑的机械“摩尔人”持槌按时敲钟报点;钟楼正立面上的大时钟可以称得上是机械表中的杰作,它既显示时辰、季节,也显示月相以及太阳在黄道带上移动的情况;钟楼底层的大拱门是广场北侧的入口,由此南眺,是总督宫前广场和海边广场。

    广场南侧则是市政厅新厦。在市政厅新厦东端靠近圣马可教堂的地方耸立着98。6米高的圣马可大钟楼,这座由红砖筑成的钟楼,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正如总督宫曾经是座用于防御的城堡,圣马可大钟楼的前身也曾经是座了望塔。今天,有心的旅游者可以登上钟楼,站在伽利略曾经试验过天文望远镜的地方,尽情观赏风光宜人的威尼斯城和泻湖全貌,甚至可以远眺阿尔卑斯山。

    广场西面原是一座小教堂,十九世纪初,拿破仑占领威尼斯后,将其改建成进入广场的又一个拱门。站在拱门中,可以遥望到广场深处的圣马可教堂和圣马可钟楼的全景。广场上,有成群的鸽子正悠闲的与游客嬉戏。

    广场东面是圣马可教堂。由于威尼斯同地中海东海岸穆斯林的贸易关系,其建筑、艺术大多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而建于十一世纪的圣马可教堂,更多的体现了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教堂为希腊十字形三殿式结构,有五个巨大的东方艺术风格的圆顶。教堂正面有五个拱门,每个门洞上都刻有宗教故事,门廊上还装饰着浮雕。拱门的上方是一排栏杆,正中放着四匹威尼斯总督1204年作为战利品从君士坦丁堡拉来的青铜马。教堂内壁布满了用彩色瓷片镶嵌的壁画,室内拱顶和穹窟多饰以金底彩色的镶嵌垫,尤其是圣坛后面宽3。48米、高1。4米的金坛屏,堪称金匠艺术中的佳品。从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教堂经过多次改建愈趋华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

    下午,我们前往意大利第二大城市——位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的米兰。天近黄昏,周导儿迷路,在米兰外围拼命奔波,终于在三过“家”门的时候及时而入了。我们在圣诞夜住进了一家四星级饭店——hotelquark。

    二、一日走三国

    圣诞节的清晨,天气有些寒冷。米兰的大街上几乎见不到行人,甚至连在北京365天从不休息的麦当劳快餐也关门过节了。按照行程安排,我们将前往米兰大教堂参观。在一个路口等红绿灯时,周导儿施舍给一个流浪汉5000里拉,并为此很是自豪。

    在米兰大教堂附近,我们看到了一家中国银行。正好有个职员来办事,热情邀请我们进内参观。这是一家刚刚开业的分行(十二月十八日剪的彩),门厅里还摆放着贺喜的花篮。

    据周导儿介绍,米兰市区中世纪辐射状的环形布局保存完好,是值得一看的文化古城。然而,实际上更加受到团中成员青睐的是罗马。很久以来,我对欧洲最感兴趣的国家主要有两个,一是法国,一是意大利。总觉得这两个国家有无限的文化底蕴,应该去亲身体验。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曾经历过辉煌的文艺复兴。这个产生了诗人但丁、作家薄伽丘、艺术家达。芬奇、米盖朗基罗和拉菲尔、科学家布鲁诺、伽利略、旅行家马可波罗,诞生了歌剧(斯卡拉歌剧院曾被称为“歌剧的麦加”)的美丽国度,其文化、艺术、建筑和民风无不对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对罗马尤其情有独钟。在我们最初的行程之中也的确是安排了罗马和佛罗伦萨的。遗憾的是,旅行路线做了调整。只差一步到罗马。

    正如中国的寺庙和道观凝聚了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欧洲的教堂也是展示其文化艺术精髓的窗口。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其实中国人到欧洲的行程也大抵如是,所到之处往往都会有一个甚或几个教堂被人推荐为不可不看。细细想来,之所以教堂、寺庙、道观的建筑、艺术能将最杰出的人才荟萃,成为其所处时代的精品代表,甚至历经千年魅力不减,恐怕除了得益于历史上宗教与政权的不解渊源外,因信仰而生发的强烈奉献愿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幸运的是,一路走来,我们所参观过的教堂风格、特点各不相同。与圣。斯蒂芬大教堂的高峻、萨尔斯堡教堂的奢华、圣马可大教堂金碧辉煌的东方色彩不同,米兰大教堂的建筑艺术特点又是另一种精湛和杰出。印象较深的除了正立面三角形屋顶的边沿数十根石柱上的人物雕像外,再就是那教堂大门上取材于宗教故事的青铜绿色雕刻了。

    教堂前,有欧式的园林。在这些绿色植物编织的屏障前,是开阔的广场,有成群的鸽子在广场上等待着游人。我们进入米兰大教堂时,刚好赶上了最后一场圣诞弥撒。据说,在西方,圣诞节一般要举行三场弥撒,即:圣诞节子夜时分举行子夜弥撒、圣诞节黎明和上午还要举行两次隆重的弥撒。我们运气不错,及时赶上了一次难得的对西方宗教文化的观礼。从教堂出来的时候,z眼含热泪说宗教确实有净化人的灵魂,使人精神升华的作用。的确,观礼让我们很受感动,在后来遇到流浪汉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掏出囊中并不丰厚的美元做善事,z更是慷慨出手了一张百元美钞。

    因为达芬奇曾在米兰居住了二十余年,大家又纷纷在达芬奇雕象前还了“到此一游”之愿。在车上对斯卡拉歌剧院射去匆匆一瞥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与前几天过于浓郁的大信息量的异域文化对我们形成的“重压”不同,由于行色匆匆,来不及体会和了解,因此,这座城堡对我而言,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没有感慨、没有沟通,仅仅是一座孤寂沉默的古堡和一个心浮气躁的过客而已。

    由于节日的关系,我们的午餐都成了问题。周导儿与大家商量,不如早些上路,途中在加油站“随意”一下。因此,十一点多我们就开始向摩纳哥挺进。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位于地中海岸边的、面积仅1。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万的摩纳哥公国。据说,这小小的弹丸之地隐藏着四个大国—邮票、旅游、博彩和赛车。

    从法国边境阿尔卑斯山脉逦迤的山路上俯瞰,摩纳哥只是一个建在不起眼的海边狭长山地上的城市,第一感觉是楼房的密度较大,但平平常常,不理解为什么旅游业约占其国民收入的55%。待到我们的车子沿山路盘旋而下,进入其中,这才体会到摩纳哥的迷人之处。

    这块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最窄处只有200米的弹丸之地,首先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大花园。我们最先到达的是其第一大城镇、与澳门、拉斯维加斯并称世界三大赌城的蒙特卡罗(montecarlo)。下车的地方刚好毗邻街心花园,在隆冬季节猛然间看到满坑满谷尽态极妍的奇葩异草,不由人精神为之一振。走过喷泉,走过数十米高的圣诞树,在豪华的大酒店、俱乐部和酒吧间的环绕中,蒙特卡罗大赌场那带钟楼、塔厅和拱形亭阁的两层楼建筑从棕榈树摇曳的枝条后面向我们暗送秋波。据周导儿介绍,大赌场前的马路就是f-1车赛的赛道。从赌场西侧的林荫道漫步向南,就来到了视野开阔的望海平台,平台的下面实际上是顺山势修建的酒店。站在平台上举目四望,非常明显,阿尔卑斯山脉至此下沉入海,整个摩纳哥其实就是建在几个由阿尔卑斯山脉的余脉形成的海边悬崖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海岬上,蒙特卡罗就位于其中的一个。

    沿曲折的海边街道西行去看王宫,一路上,港湾里停满了豪华的游艇。那西南方地势较高处就是摩纳哥的首都摩纳哥。因为限高,我们的面包车无法上山,因此,大家便安步当车,向上攀登。周导儿一路上替书记背着书包,跑前跑后。他在打理这一切的时候,没有太多职业的感觉,倒更象个邻家孝顺的晚辈。

    虽然摩纳哥1358年就成为独立公国,但其首都摩纳哥全城仅有两条街道,人口1000多人,王宫是最古老的建筑。与山下蒙特卡罗的豪华建筑相比,王宫实在是平淡无奇。但是,当暮色四合之际,从宫前广场的铁炮边远眺摩纳哥灯火璀璨的夜景,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特别是由于今天是圣诞节,灯火比往常愈加精彩。

    入夜,满街的霓虹灯饰之中,我们又到蒙特卡罗亲自见证了一下“资本主义的腐败”直到y大喊“饿了”一行人才意犹未尽的踏上前往尼斯的路程。

    据说,英国王妃黛安娜生前非常喜欢摩纳哥,她与多迪的相识即在此处。摩纳哥也的确给人一种富贵、豪华,锦衣玉食的感觉。一路上大家开玩笑说应该“开着法拉利,住在摩纳哥”但也仅仅是玩笑而已,这里的生活不属于我。或者按照“酸葡萄”理论,我应该说,摩纳哥的浮华、刻意的精致,人为的雕饰,是一种非常商业化的感觉,与我崇尚的自然、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太大的距离。